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碰撞——融合创新周“耿丹印象”小记
2019年6月24日至28日,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王伊璞老师、开云在线网址 丝网印刷实验室杨凯老师、工学院建筑学专业李勇老师开设了独具匠心的融合创新课——耿丹印象,让同学们体验了如何用手工实践来聆听耿丹文化的声音。
在第一天的课程中,王伊璞老师先给大家介绍了这门课程的概况、培养目标、实施过程和评价方式等。李勇老师给同学们普及关于建筑学和摄影美学的历史以及应用。同学们走出教室,一组一组认真的进行对于我们心中“耿丹印象”的采集。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同学们认真的身影。回到教室,李勇老师对于每个同学所采集的图片进行了一对一的指导,让同学们意识到什么才是一个好的素材。之后杨凯老师教我们使用平时软件修改我们之前的图片,以便后续的印刷的操作。
第二天,同学们带着饱满的热情与好奇心走进教室,终于到了实践动手的时刻。杨凯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图片的是如何一步一步的变为我们所需要的底板。也是大家创作发挥想象力的时候,大家用硫酸纸把PS好的图片用记号笔描绘出我们所需要的建筑、雕塑。同学们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创造出专属于自己的“耿丹印象”。同时,对明天的印刷实操展开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例如裁纸、刷胶,烘制、熨烫。
第三天,杨凯老师为同学们一步步的演示从板印到最后帆布包的完成。很快同学们开始了自我帆布包的制作中。一步步体验从印板,洗板,烘干,到之后最重要的一步,上墨印刷,完成作品。不仅考验的是我们的动手能力,也是团队合作的协调度,同学们投入其中,大家从不熟悉到之后可以快速高效的完成专属于自我的帆布包。
第四天,我们为帆布包作文化方面的处理,文化创意与文案策划。大家对于自己的帆布包的宣传标语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终大家都定下了属于自己的宣传语。例如,钟塔的主题为“钟声微径入深花,莘莘学子共繁华”,耿丹烈士雕塑的口号为“耿耿寸心,碧血丹心”,烟囱的标语为“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过一个温暖的现在”……为作品增加相应的宣传口号,为每一个同学的作品增光添彩。
随着最后一天的到来,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时刻到了,同学们为展出自己的作品而布置,最终以一个完美的状态展出作品。随之大家的课程也圆满的结束了,这不仅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艺术创作的交叉融合,学习到关于丝网印刷和文案策划等知识。
背景介绍:
丝网印刷最早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早在中国古代的秦汉时期就出现了夹缬印花方法。到东汉时期夹缬蜡染方法已经普遍流行,而且印制产品的水平也有提高。至隋代大业年间,人们开始用绷有绢网的框子进行印花,使夹缬印花工艺发展为丝网印花。据史书记载,唐朝时宫廷里穿着的精美服饰就有用这种方法印制的。到了宋代丝网印刷又有了发展,并改进了原来使用的油性涂料,开始在染料里加入淀粉类的胶粉,使其成为浆料进行丝网印刷,使丝网印刷产品的色彩更加绚丽。
丝网印刷术是中国的一大发明。丝网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世界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丝网印刷技术不断发展完善,现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供稿单位:人文学院
编辑发布: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