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刘彦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3日 10:53:26 浏览次数:

本学期我主要教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19级学生《古代汉语》课程,《古代汉语》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一直是学生比较难掌握的课程,为了教好古代汉语,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我利用暑假时间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在认真学习OBE教学理念时,也受到了启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要做到让学生有所收获,也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古代汉语,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新认识《古代汉语》课程

在学习OBE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我重新梳理了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目标: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描述和解释古代汉语相关文选;二是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字形分析能力、词义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文言文高阶阅读能力;三是素养目标:培养学生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辩证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文学修养。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为了使学生不再一开始就觉得古代汉语难学而有厌学情绪,能够重新认识古代汉语课程,在第一次课上,在讲到为什么学习古代汉语时,我说到了四个有助于,分别是:有助于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有助于提高理解与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有助于欣赏与研究古代文学作品;有助于掌握与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能力。在此基础之上,又引申到学习古代汉语,可以让我们古为今用,为我们从事科学研究以及未来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文学修养,在举例说明时,我列举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恋人之间聊天,同样表达喜欢,有的恋人会说:“我好想你呀!”,有的恋人会说:“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哪个效果好,一目了然。学习古代汉语,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为了古为今用。

二、创新教学模式:玩转“汉字”大IP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一种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文字。汉字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承载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讲授古代汉语,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讲授中国汉字,传统教学模式,往往需要学生死记硬背基础知识,缺少趣味性不说,使学生很难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我在讲授汉字的过程中,积极创新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做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具体讲授环节,首先,我以许慎《说文解字•序》“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这句话开篇,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汉字,了解汉字,探秘汉字背后的故事。其次,在学生了解汉字基本概念,形体演变、六书等相关概念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组讨论,选取认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汉字进行讲解和汇报,下面是部分小组的汇报作品:

 QQ截图20201023104402.jpg

在学生掌握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之上,我又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多媒体技术,分组制作短视频,将汉字文化用短视频的形式讲解给大家,考查学生的技能水平、创新能力,从而实现素养目标。下面是部分小组的短视频作品:

 

 

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信息化时代,学生可以从无边界的互联网找到相应的知识点,但是信息化时代也是一把双刃剑,学生在获取资源的同时,也需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这对老师其实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师一方面要跟上信息技术革新的节奏,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学会分辨,教给学生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在讲授古代汉语时,把“常用工具书”作为一个主题介绍给学生,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辩证性思维的能力,在介绍工具书的同时,也把网络上有助于学习的线上词典介绍给学生,避免学生盲目的选择参考资料。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运用工具书,在解释某一汉字时,一定多方查阅资料才能得出结论。

在以后的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我还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希望学生能够在古代汉语课堂上,学习更多新的知识,掌握更多技能,最终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供稿单位:人文学院

编辑发布:宣传中心

Baidu
map